通常,胃壁有著強大的自我防御機制,防止致病菌入侵,保護胃部。然而,幽門螺旋桿菌就會通過天然屏障,在胃部不受控制的增殖,易引發胃潰瘍或慢性胃炎,甚至會發展成胃癌。以下幾類人易受到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還需積極防治,定期去醫院篩查。
每年的5月15日被定為“全國無幽日”,這是第8個“全國無幽日”,其設立旨在提高公眾對幽門螺桿菌(Hp)與胃癌相關性的正確認識,呼吁公眾積極地關注自身健康,尤其潰瘍與胃癌等高危人群應該積極地根除病菌隱患。幽門螺桿菌是一個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卻又長期被忽視的“健康殺手”。在我國,感染幽門螺桿菌的人群數目龐大,據調查幽門螺桿菌感染率在40%-90%之間,平均為59%。這代表每兩人中就有一人感染,暗藏危險。
幽門螺桿菌感染是慢性胃炎、消化系潰瘍的主要病因,幽門螺桿菌也與胃癌的發生有密切關系,是胃癌的I級致癌原。值此“全國無幽日”來臨之際,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主任委員陳旻湖教授領銜的國內多位專家為提高幽門螺桿菌根除率,降低胃病發生率,共同發出號召:關注幽門螺桿菌,提高認識,早診早治。健康你我,一生無“幽”!
哪些人易被幽門螺旋桿菌盯上?
1、未滿10歲的兒童
生活在貧困地區的兒童易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免疫功能低下,營養不良,患有慢性腹瀉,弱智兒童等都是感染高危人群。
2、生活在水污染地區的人群
研究表明,生活在水污染地區的人群易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尤其是飲用池塘水者。
3、家庭人口密集者
兒童生活在擁擠的家庭環境中,特別是跟家長共同吃飯和睡覺,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風險比較高。
如何防止幽門螺旋桿菌?
1、做到分餐制
即使在家吃飯也要用公勺公筷,家庭中有一人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必須做到分餐制,餐具定期煮開消毒20~30分鐘。另外,注意個人和飲食衛生,吃飯前和大小便后洗手。
2、調整飲食
拒絕吃太燙的食物,尤其是燒烤、火鍋、辛辣食物以及酒等,這些食物可刺激胃黏膜,降低胃黏膜抵抗力,使得幽門螺旋桿菌入侵。
溫馨提示
常常感覺到胃脹氣和噯氣,吃幾口飯后有顯著的飽脹感,上腹部疼痛,頑固性口臭等應警惕幽門螺旋桿菌,及早去醫院做碳13或碳14呼氣試驗。年齡超過35歲,家庭中有胃癌病例,這兩類人群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后需徹底根治。